【任务落实】宿州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2025年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国及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印发《宿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2025年工作要点》等,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暨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进会等会议,守牢生态安全底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平稳有序。
一、总体情况
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要求、关键标尺和核心目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2025年以来,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6次,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召开局党组会议17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增强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二是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坚持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印发年度治气工作方案,围绕产业能源结构调整、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机动车、扬尘、面源等污染防治,推进大气污染物综合治理和减排。常态开展VOCs走航监测、高值溯源、大户巡检、执法夜查,持续推进“一企一策”深度友好减排,加大扬尘源、移动源、餐饮油烟等治理和秸秆禁烧、烟花爆竹禁燃禁放等工作力度;建立市县镇三级高值点位快速响应机制,县镇分别成立PM2.5、VOCs浓度高值时段应急应对小组,突出早晚重点时段,做到30分钟内响应,2小时内完成排查反馈。截至7月22日,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41.6微克/立方米,较2024年同期下降11.3%,改善率居全省首位;优良天数比率为67.0%。
三是水环境质量稳中有升。组建工作专班,常态化开展涉水环境问题巡查,及时交办督办、紧盯问题整改、形成工作闭环。累计排查入河排污口979个,其中375个需整治的排污口中已完成357个,整治完成率98.16%。开展全市汛期地表水加密监测、城区和工业园区雨水管网专项监测,找出病灶隐患,印发专项通报,督促属地加快补齐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扎实推进问题整治。强化联防联控,与宿迁市、徐州市、淮北市、蚌埠市等相邻地市开展联合检查、联席会商等,有效防范化解跨界水污染事件。1-6月,全市13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9个,水质优良比例为69.2%(考核目标61.5%)。10个地表水省级考核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7个,水质优良比例为70%(考核目标60%),同比上升30个百分点。全市1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为100%。
四是土壤与农村环境治理扎实推进。积极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宿州市作为国家首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城市,89条黑臭水体已全部按期完成治理任务,在生态环境部成效评估中等级为优秀; 2025年度94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中,已完成31个,治理任务完成率为32.98%;428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中,已完成271个,治理任务完成率为63.32%。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深化,累计完成9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强化危险废物全流程管理,纳入新污染物防治管理的14家企业已全部完成化学物质环境信息统计调查,完成率100%。
五是扎实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宿州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奖惩工作实施办法》,围绕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每月定期调度整改进展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对反映出的整改进度缓慢、如期销号存在不确定性的问题,灵活采用现场督查、书面督办、通报约谈等形式,进行调度推进。截至目前,全市应于2025年内销号的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共计589个,现已销号239个,未销号350个,总体整改进展情况符合序时进度要求。
二、存在问题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市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受内外因素影响,全市PM2.5、空气优良率等大气主要考核指标突破进位困难;全市地表水优Ⅲ水体比例虽达考核目标,但汛期水质均有明显波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攻坚大气污染防治。一要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依法依规淘汰环保和能耗不达标企业,支持标杆企业环保提标改造,推动环境治理由单一治污向“污染治理+产业升级”协同方向转型。萧县政府要加快推进集中供气管网建设步伐,力争提前完成集中供气覆盖目标。二要严格落实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方案,紧盯化工、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大户,通过结构升级替代、源头控制减排、末端深度治理等综合性措施,精准有效开展臭氧污染防治,确保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取得实效。三要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加快剩余220台国三营运柴油货车淘汰进程,强化路面管控执法,为2025年底实现全域限行提供支撑。要压实用车企业清洁运输主体责任,加快推进全市54家重点企业门禁系统建设,确保年底前完成三级联网。四要深化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提前谋划生物质垃圾焚烧电厂烟气净化系统超低排放技改、陶瓷企业清洁能源替代及砖瓦窑、板材企业绩效提级改造项目,做到靶向施策、精准治理。
二是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围绕优Ⅲ国考断面“保9争10”,优Ⅲ省考断面“保6争7”的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开展常态化巡查,加强汛期水环境隐患排查整治,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一是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生态环境、水利、住建、城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工作协同,密切关注汛期气象、水文预警预报,联动会商汛期存在的问题,实现信息共享,继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排查整治、清河等专项行动,加强跨界水体联防联控,保障河湖水质平稳安全度汛。稳步推进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力争实现城市水质指数持续向好,城市水质指数变化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坚持“一口一策”管理原则,分批分类推进整治,确保完成全域排查整治任务,基本建成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二是紧盯节点、强化调度,加快重点治污工程建设进度。推进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六大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治污规划项目,指导各地加强水污染防治资金项目谋划、储备和实施,加强资金管理,加快重点水环境治理项目建设进度,加大督导力度,针对进展严重滞后项目,向属地政府发送工作提醒函(必要时列入交办、督办单)。
三是全力做好土壤、固废及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一是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程,尽快消除土壤污染隐患,实施化工园区地下水详细调查、风险评估工作,按时序完成化工园区专项整治工作。二是结合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梳理短板弱项,提升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严厉打击涉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全力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考核评估工作。三是系统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及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进一步做实“月度调度、季度填报、年度复核”工作机制,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加强水体信息公开,引导群众参与监督管理,巩固治理成效。水质检测。
四是有序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一是盯紧问题提前验收销号的考核任务,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重视和调度,特别是对本地、本部门整改进度缓慢、存在逾期风险的重大问题,要加强会商研判和精准督导,着力推动解决影响如期销号的疑难问题。二是用好各领域问题排查整治的工作抓手,增强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在排查问题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上下功夫,推动本地、本部门真排查、真整改。三是防范已销号问题回潮反弹。做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日常排查和防反弹,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反复的工作任务,必须付出驰而不息、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统筹各方力量的互查、抽查、督查或第三方的复核抽查等工作机制,倒逼各地、各部门真正结合日常工作,把已销号问题整改成效巩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