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工作组织开展情况
泗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项目号: EP-SXCG2024058)于2024年8月1日立项,2024年9月10工作方案经专家评审通过。 本项目调查区域为泗县全域,根据《安徽省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技术指南》等,结合泗县的实际情况,调查范围包括泗县陆域生态系统、陆生高等植物、哺乳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陆生昆虫、大型真菌、鱼类、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生维管植物、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以及相应类群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调查项目中标单位为安徽大学-安徽禾美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来拿联合体。
调查项目从全国陆域10km×10km网格中选取与调查县域有共同区域的网格,若网格内县域面积≥25km2(即网格面积的25%),则该网格视为工作网格。自然保护地等生态保护红线占所在工作网格面积比例在25%以上,确定为重点调查网格。根据县域各类群物种特点对重点网格外的工作网格进行抽样,抽样率应在60%以上,抽得的网格为一般调查网格。共有23个工作网格,一般调查网格22个、重点网格1个。
二、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果
按项目工作方案的工作进度,经承担单位安徽大学、禾美环保与泗县生态环境分局协商于2024年10月26日启动项目的第一次秋季调查任务,项目调查过程中,我局与项目承担单位密切保持可通合作,2025年10月泗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完成了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的鸟兽、植物、鱼类、底栖、昆虫、两栖爬行动物、大型真菌、无脊椎动物的调查任务,完成了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
项目严格按照指南要求进行,所有记录到的物种均保留了标本或影像资料,目前正在整理生物多样性名录和各调查项目总结分析报告,所有调查资料拟于11底完成入库。后期将继续分析相关数据,为调查成果转化为泗县重要水域(石龙湖)营养状况评价与预警技术、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的诊断和水质管理、农业入侵物种防空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为泗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教育提供支撑。项目预计11月底组织中期的材料总结和评估,12月底开展结题评估。
本调查主要成果总结如下:
本项目调查共记录陆生高等植物102科333属532种,水生植物植物12科15属18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种(野大豆和中华结缕草)、重点管理的外来入侵物种8种(包括垂序商陆、加拿大一枝黄花、空心莲子草、小蓬草等)。鸟类记录到16目39科69属82种(雀形目鸟类占绝对优势,为22科41属4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11种,安徽省重点保护鸟类12种。哺乳类记录到5目6科10属11种,其主要为啮齿目(2科6属6种),其中黄鼬是安徽省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两栖类记录到1目3科7种,爬行类记录到2目5科8种,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物种4种。昆虫记录到112种,隶属于9目59科104属。大型真菌记录到5目9科11属17种。鱼类记录到38种,隶属于6目11科29属,均为土著种。底栖动物记录到3门3纲4目8科19种(属)。浮游生物记录到浮游动物19目25科60种(属),藻类7门16目34科64种(属)。走访人员约50人,获取影像资料约130张,共收编泗县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39项。另外,相关补充调查数据正在进一步整理中。
三、下一步工作
本项目目前整体进展顺利,项目组织单位、承担单位工作配合模切。下一步工作如下:
(1)所有记录到的物种均保留了标本或影像资料,目前正整理总结下一步整理分析,撰写各调查内容的总结报告,梳理泗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充分展现泗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特色与亮点,形成工作总结。
(2)阶段性调查数据尚未录入系统,调查团队正系统整理图片资料和总计报告,拟与11月底完成数据的录入。
(3)组织项目中期报告专家咨询会,邀请生物多样性领域和各类群分类专家对项目进度、质量、研究报告和数据等进行审核和修改,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的数据的补充分析和项目结题打下基础。